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
「青年万象」出品
近日
中国人民大学收到一封
来自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
感谢信
这封信感谢了一位“00后”
人大学子
今天
让我们一起走近
他与抗战老兵们
长达十年的守望相伴
孙云歌,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22级工商管理类本科生。2015年,小学五年级的他第一次接触到“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”,成为年龄最小的长期捐助人。
今夏,他将这十年中留下的大量一手资料,按照文献档案标准分类整理完毕,命名为《少年与老兵》,正式捐赠给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。
十年光阴凝结成册,他用赤忱之心编织记忆图谱,汇入了民族记忆的浩瀚长河。
“国之未来,当有我”
孙云歌参与关爱抗战老兵公益的初心,离不开他深植于血脉的家庭故事。他的两位太舅姥爷陈步云、陈步舟是抗日烈士,太姥姥陈步英是八路军的“堡垒户”,姥姥韩春芳不满10岁就为八路军伤员换药、参加儿童团站岗。家国情怀,薪火相传——两位太舅姥爷的儿子分别奔赴朝鲜战场和边疆国防……在这样的家风浸润下,孙云歌从小便对抗战英雄有着天然的亲切感。
策略宝
成为抗战老兵结对资助人后,他连续多年向身边的小伙伴发出倡议,号召大家捐出一部分压岁钱帮助抗战老兵。每年带动约50人参与捐助、成功募集资金超1.4万元,能够为一位老兵提供2—3年的稳定资助。
刘自勖是孙云歌结对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兵,每年寒暑假,他都会专程前往河北石家庄探访刘爷爷。在刘爷爷生日这天,孙云歌还会发动身边的小伙伴给他写信、留言,送上满满的祝福。在孙云歌的回忆中,刘爷爷十分亲切,会在大雪天里站在门口等待他的到来,会热情地讲述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故事,也会像普通的长辈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叮嘱他要好好学习……彼时,孙云歌最大的心愿,就是为刘爷爷筹集到能助养他至100岁的资金,并陪他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。
遗憾的是,孙云歌的陪伴终止在了2020年5月13日。“国之过往,幸有您;国之未来,当有我”,在纪念刘自勖的书信中,孙云歌写道,他会永远记得,在那段最黑暗屈辱的年代里,无数少年拿起简陋的武器、踏进烽火硝烟,以血肉之躯直面野蛮与残暴,为祖国尊严与民族存亡而抗争,前赴后继、九死不悔。
“要让他们被记住”
波澜壮阔的抗战史,是由每一个具体的人组成的。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二楼展厅里,一面黑色大理石墙壁上,镌刻着南京保卫战殉难3000名将士名录。在这里,孙云歌想起了吴先斌馆长的那句话——“具体到人,历史才不会被忘记”。也正是在这里,他萌生了一个想法——要将自己十年间收集整理的、属于他和老兵们的共同记忆,捐赠于此。
整理长达十年的碎片化资料,无疑是一项繁琐而艰巨的任务。大量的素材散落在不同的电脑、手机和移动硬盘中,零散而未成体系。孙云歌需要先进行地毯式收集,再将海量的照片、文档、音频、视频等逐一筛选、鉴别、归类。在妈妈的帮助下,他花了整整两个月的课余时间,一步步将零星记忆串联成章,最终完成了这个包括近400份文件的电子档案库。
这项捐赠经博物馆专业审核,被认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价值。这不仅是多位抗战老兵的鲜活记录,更是近年来全社会尊重历史、关爱民族英雄的生动缩影,展现了当代青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、守护民族记忆的担当。
“历史不该被遗忘,英雄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知道和记住,不只是他们的名字。”孙云歌的这份捐赠,让个人微光得以汇入民族记忆的浩瀚星河。
“以我之所能,赴时代之需”
孙云歌是家中第三代人大人——姥爷和妈妈曾分别就读于人大外交系和哲学系。
▲孙云歌人大录取通知书与姥爷词典的合影
“88年前,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,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,宛如战火中矗立的‘灯塔’”,人大一直是孙云歌向往的大学,收到录取通知书后,他为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无比自豪。
步入大学,孙云歌从未停下公益的脚步。他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志愿服务活动。从每月参加“再生商店”旧物回收项目,到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,他仍在拓展自己的公益版图。他说:“公益不是遥远的口号,也并非全然是宏大的叙事,它是俯身即拾的微光,是触手可及的温暖,是对身边每一件小事力所能及的付出。”
在人大,还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和孙云歌一样,在学校红色基因和校园文化的浸润下,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各类社会服务项目中。今年,在边疆的热土上,3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投入乡村教育、基层青年工作和乡村社会治理,在不同岗位中发光发热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,137名人大志愿者忠诚履职,84名合唱团成员在天安门广场唱响人大人的声音,用青春力量展现出时代先锋的昂扬风采。在理论宣讲的前沿,人大学子用青年声音将“中国故事、中国共产党故事和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”送到“寻常百姓家”,用声音诠释“复兴栋梁、强国先锋”的使命担当。
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
所以我们的历史壮怀激烈、荡气回肠;
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担当,
所以我们的现在生机勃勃、长天万里。”
从用压岁钱助养老兵的孩童
到以专业精神整理资料的青年
孙云歌用十年坚守
诠释了何为“微光成炬”
他守护的不仅是个体的记忆
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脉
未来
他将续写自己的公益故事
而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
人大学子
也正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
让每一簇微光
汇聚成照亮时代的星河
特别支持:商学院
统筹:任瑾
文字:丁雪茹
排版 责编:丁雪茹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